測試結果
- 以TDS水質測試計進行測試。
- 以自來水製成透明冰,待冰塊溶解後,與原自來水樣本比對。
自來水:80ppm 透明冰:2ppm
樣本 | 結果 ppm |
飲用水建議 (國際NSF標準) | <400 |
自來水(台北) | 72~89 |
冷開水 | 72 |
普通冰塊 | 70 |
逆滲透水 | 1~10 |
透明冰 | 1~5 |
蒸餾水 | ≒0 |
原因:水分子在凍結的過程中,會將空氣與雜質排除在冰的晶格之外。所以透明冰是由純水分子所組成。
討論如何製作透明冰 Clear Ice
測試結果
自來水:80ppm 透明冰:2ppm
樣本 | 結果 ppm |
飲用水建議 (國際NSF標準) | <400 |
自來水(台北) | 72~89 |
冷開水 | 72 |
普通冰塊 | 70 |
逆滲透水 | 1~10 |
透明冰 | 1~5 |
蒸餾水 | ≒0 |
原因:水分子在凍結的過程中,會將空氣與雜質排除在冰的晶格之外。所以透明冰是由純水分子所組成。
前面連續的記錄了以下幾種實驗的過程與結果:
經過這些實驗得到的結論是:以上方法皆無效,充其量只能減清白冰的程度。甚至有的方法會造成反效果,形成整塊的白冰。
認清實際物理現象:
因此在家庭冰箱提供冷凍的條件下,使用傳統製冰盒一定會產生白冰。
水凍結成冰的過程:
我的實驗:
原理:維持持續滴水的方式,使下層的水面受到擾動不結冰,由接觸容器表面的部份開始凍結(底部與側邊)。由於條件設定在僅利用家用冰箱冷凍庫,沒有電源或其他動力擾動水面,所以採用自然滴水的方式擾動。
器材:
步驟:
1. 準備適當的盒子。
2. 在保麗龍盒的底部以針鑽孔;孔徑:約Φ0.94 mm;估計水珠滴下的流速約 250 cc/hr
3. 將保麗龍盒與塑膠盒如下圖堆疊。
4. 將整組器材置入冰箱冷凍庫,充分冷凍 24 小時。
冷凍過程中水面因水珠滴下而未凍結的狀態
冰面因滴水而呈現中央的突起,氣泡則以凸起為圓心做環狀分佈。
結果:
可以達成水面不會先凍結的效果。
但冰塊的效果更差,白冰的部份會散佈在整個冰體。
探索頻道『Mythbusters』在 "Fire from ice" 一集中,使用振動器振動冷凍室內的冰盒,得到相同的白冰結果。
結論:
是所有實驗中最差的方法,得到的冰塊白色分布最廣,透明度最差。
原因:
雖然水面保持不凍結,理論上空氣應有逃逸的管道。
但是因為空氣被打散難以聚集成較大的氣泡,所以沒有足夠的力量浮起。
微小的氣泡附著於冰晶邊緣一起凍結,所以整個冰體呈現渾濁白色。
網路上的方法:
以下資料照片節錄自 水在真空中是什么样子滴(科学普及帖)(有图)
00:00:00 設置真空設備 00:15:04 開始出現氣泡
00:45:06 劇烈沸騰
01:30:08 結冰 02:00:23 完全結冰
以下資料節錄自 【科技之光】室温下的水在真空状态下会沸腾后结冰,为什么?
CCTV-10的科技之光播出了一個節目,就是一個大罩子(大概是燒杯的兩倍大)倒扣在桌上,裏面用燒杯放著一杯水,然後把大罩子抽成真空.這時我們會看到水沸騰,過大約一兩個小時,它又結冰了!
我的實驗:
原理:降低水面的氣壓可以減少水中的空氣溶解。
器材:
步驟:
1. 選擇適當的真空罐。
2. 將涼開水注入罐中,拉動罐蓋上的滑桿抽出罐中空氣。罐蓋因外部大氣壓,會和罐身緊密接合。為了希望能將水中空氣充分釋放出,所以我在室溫環境下抽真空後靜置一段時間,並重複這個抽氣步驟數次。
3. 放入冰箱冷凍庫,充分冷凍 24 小時。
結果:倒出罐中冰塊,中心仍為渾濁的白冰。
結論:
利用水面抽真空的方式可以減少白冰的比例,但是無法產生完全的透明冰。
原因:
市售的真空罐無法達到實驗室真空幫浦的真空等級。
網路上的方法:
下面這段影片將水煮沸並放涼兩次,再到入冰盒中製冰。
評論:要將水重複燒開兩次再放涼,我想一般人不會有此耐性。而且在放涼的過程中並未加蓋,空氣一定會再度溶回水中。
我的實驗:
原理:我採用的是生產罐頭的排氣方法,在容器內加入沸水同時封罐。
器材:
步驟:
1. 選擇適當的氣密保鮮盒。
2. 燒開水,並持續滾沸的狀態一段時間,讓水中溶解的空氣充分排除。
3. 將沸水倒入可耐高溫的容器中,並馬上蓋上密封蓋,這時候蓋體會因為溫度及水蒸氣而膨脹突起。
4. 在室溫下放涼,這時候可以看到蓋子凹下且凝結了許多水滴。
5. 將密封盒放入冰箱冷凍庫,充分凍結 24 小時。先在盒體外淋些水再打開盒蓋,避免損害密封膠條。
6. 結果冰塊中央仍然是白色渾濁的白冰。
結論:
利用沸水製冰可以減少白冰的比例,但是無法產生完全的透明冰。
原因:
請看一下這張空氣在水中溶解度曲線圖表,有一條曲線顯示在一大氣壓之下的空氣溶解狀況。
所以即使是將水燒開,水中仍會有空氣溶解無法完全排除。
網路上的方法:
"自製透明冰" 小学生世界报2003年暑假合刊 冰盤底下墊筷子降低凍結速度
我找到的實驗結果:
我在這個網站 家庭で明な氷を作るには,找到日本製冰公司做的相關實驗。
原理:使用氣泡紙包覆,可以有效地降低熱量傳導速率,達成降低結冰速度的目的。會比網路上提示的方法更有效。
器材:
步驟:
1. 將蒸餾水注入水杯。然後將水杯以氣泡紙包覆,注意杯底不包覆。
2. 將氣泡紙包覆的水杯與對照組水杯置入冰箱冷凍庫。
3. 經過 24 小時充分凍結。
結果:
左圖是包覆隔熱材料的冰塊,右圖則是使用普通紙杯的對照。
由於底部未包隔熱材料,所以由下方開始凍結,透明冰的部份集中在下方。
冰體的透明度明顯增加,而且出現明顯的透明冰與白冰的層別。
結論:
降低結冰速度,可以得到較多的透明部份,但無法排除白冰部份。
原因:
水面凍結後,封閉空氣逃逸的管道,所以仍有渾濁白冰的部份。
寒帶地區在下雪之後,常會見到屋簷下垂著一列冰柱 (Icicle)。
冰柱的形成是因為冰或積雪受到局部的熱源(日光或或屋簷滲出的熱氣)影響而融化。向下流動的水又因為周圍溫度低於冰點,造成再度凍結。隨著時間不斷的溶解凍結造成冰凌增長。有一項很明顯的特徵是冰柱的表面並不是垂直平滑的,而是有層層堆疊的感覺。
因為是層層凍結,過程中空氣容易排除,所以這種冰柱是透明的。
啟發構想: 商業製冰機採用這種原理製冰。
測試結果 以TDS水質測試計進行測試。 以自來水製成透明冰,待冰塊溶解後,與原自來水樣本比對。 自來水:80ppm 透明冰:2ppm 樣本 結果 ppm 飲用水建議 (國際NSF標準) <40...